1. 首页 > 民俗

上巳节又被称为什么节 上巳节又叫什么节

作者:admin 更新时间:2024-12-26
摘要:上巳节,亦被誉为何名之节?此节日又称作何种名称?上巳节,古称“三巳节”,亦名“女儿节”,是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中的一颗璀璨明珠。每逢此节,各地均有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。究竟上巳节还有哪些别称?欲探知流年运势,敬请点击下方图片链接,一,上巳节又被称为什么节 上巳节又叫什么节

 

上巳节,亦被誉为何名之节?此节日又称作何种名称?

上巳节,古称“三巳节”,亦名“女儿节”,是我国众多传统节日中的一颗璀璨明珠。每逢此节,各地均有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。究竟上巳节还有哪些别称?欲探知流年运势,敬请点击下方图片链接,一窥究竟。

上巳节又被称为什么节

上巳节,又称三月三,是汉民族悠久的传统节日。源于农历三月首巳日,后定于夏历三月初三。此节古风盎然,民众借助春水、天时地利,洗涤身心,祛病延年。上巳节亦被誉为女儿节,堪称中国情人节之始。它起源于对天地水神的祭祀,逐渐演变为集祭祀与娱乐于一体的盛大节日。唐时,更是踏青盛事。起初,上巳节为巫术仪式,后演变为春浴日、女儿节等习俗。农历三月首巳日,亦为祓禊之日,春浴之意。

上巳节,亦被誉为女儿节,承载着我国独特的节日文化。

上巳节,亦称女儿节或桃花节,乃古代汉族少女的成年庆典,通常以“笄礼”形式举行。此日,少女们欢聚春日,沿水而行,采摘兰花,身着盛装,歌舞欢腾,以祈求祛邪。春日里,女子们尤喜水边嬉戏。

与日本女儿节相较,该节日亦定于三月三,别称“雏祭”。旧历三月三正值桃花盛开之际,故又称“桃花节”。此节源于中国隋唐,传入日本后,日本节日对象为幼龄小女孩,而中国则更偏重未婚少女。节日当天,家中小女孩盛装打扮,由母亲带领走访亲友,头戴石榴花以求避邪祈福。

上巳节,亦被誉为“花朝节”,乃我国独具特色的传统情人节。

上巳节,亦称“花朝节”,被誉为我国情人节,其起源可追溯至《诗经》,比西方情人节早千年之久。自先秦以来,三月三的浪漫氛围代代相传。至唐朝,杜甫“三月三日天气新,长安水边多丽人”的名句,更将此日风情描绘得淋漓尽致。然而,自宋以后,理学兴起,礼教日益严苛,三月三的浪漫传统逐渐式微。如今,那浪漫的爱情、美好的愿望,以及曲水流觞的雅趣,都已不复存在。

上巳佳节,男女欢聚一堂,此乃传颂千古的“情人节”。《诗经·郑风·溱洧》中描绘:“溱与洧,清波荡漾。士与女,欢声笑语。女问:‘观乎?’士答:‘既且。’再往观乎?洧水之畔,欢声笑语,情意绵绵。士与女,共度良辰,以勺药相赠。”

各地上巳节节日风俗活动

1、汉族:上巳节,这一传统节日承载着汉族人民的深厚文化。古时,节期多定于三月上旬的巳日,而魏晋之后,则固定为农历三月初三,虽非必为巳日,却依旧传承至今。

2、黎族将三月三称为“孚念孚”,节日之际,黎族民众齐聚一堂,共祈“山兰”与狩猎两获丰收。长者们携腌制的山珍与醇厚的糯米酒,至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之家,围坐地上,于芭蕉叶与木瓜叶间畅饮。水族、苗族、仫佬、毛南族等民族亦各有其独特的三月三庆祝习俗。

3、壮族传统节日“三月三”,正值春意盎然,人们纷纷赶歌圩、搭歌棚,举办盛大的歌会。青年男女们在此对歌、碰蛋、抛绣球,谈情说爱,欢声笑语。此节日起源于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,故又称“歌仙节”。“三月三”不仅是壮族的重大节日,更是骆越文化的集中体现,被誉为“三月三”歌圩。

三月三吃什么

01荠菜煮鸡蛋,聚财又康健

民间流传“春食荠菜胜仙丹”的谚语。每逢农历三月三,人们采摘荠菜,煮鸡蛋,俗语云:“中午食之腰板硬,下午食之腿不软。”荠菜亦被誉为“聚财”,食之能令石头皆碎,寓意三月三食荠菜煮鸡蛋后,身体愈发强健。楚地传说,因风霜雨打,头痛病频发。三月初三,神农至云梦泽(今孝感),见民头痛不已,遂取野鸡蛋与地菜煮食,果真头痛缓解。自此,三月三食荠菜煮鸡蛋的习俗流传至今。

02包五色糯米饭,幸福吉祥

农历三月初三,广西各地民众纷纷制作五彩糯米饭,其中壮族人对五色饭情有独钟,视其为吉祥与丰收的象征。节前,家家户户精心准备五彩糯米饭与彩蛋,采集红兰草、黄饭花、枫叶、紫蕃藤等植物,以它们的汁液浸泡糯米,制作出红、黄、黑、紫、白五色糯饭。此美食深受仙女们喜爱,流传至今;亦有人认为,它是为祭祀歌仙刘三姐而设,食之可旺人丁,强体魄。